爬山到底應不應該獨攀?
獨攀不應該被譴責,因為它是一種選擇,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登山的過程。
但在選擇獨攀之前,我們該冷靜想想自己究竟做了多少準備。
先說我自己,我是從來不獨攀的,即便我爬過了30幾座的百岳,我仍然知道自己沒那個能力面對大自然的瞬息萬變,因為沒有受過正規的登山危機應變課程,單靠網路上搜尋來的片段訊息,真正面對生死交關的時候,其實很難冷靜面對關鍵的每一秒。
你能夠想像當自己在高山中迷途、在路途中失足墜谷後什麼都無法做,不知道明天是死是活,能否安然回到家的那種不安感嗎?
我自己是無法想像,也不想經歷這些,所以我可以跟朋友一起爬山,中間有一小段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與自己對話,但我從來不獨攀,而且也深深地知道自己不會喜歡獨攀。
雖然我不獨攀,但仍想整理一些我覺得獨攀會需要注意的事項,若有想補充的也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🌚
01 // 如果你是獨攀新手,建議從爬過的山開始
獨攀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份,需要適應「摸黑的可能」、「迷路的可能」,若初期可以走爬過的路線 或是 相較大眾的登山路線,可以作為一種行前練習
02 // 請審慎評估最壞的打算
就算是體能再強的人,也會有狀態不好的時候,每次獨攀都應該要作最壞的打算。
- 確認行程安排的天數是否合理,千萬不要因為假少就輕易縮短天數,別人做得到是他家的事,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命當作賭注。
- 對這條路線需要有一定的熟悉程度,當身體或天氣狀況不佳,需要即時判斷附近水源及迫降地點。
- 若墜谷受傷有意識,確保自己不要失溫,儘速發送座標求救,並吸引山友們的注意:若墜谷受傷無意識,必須認清這就是獨攀的風險。
03 // 留守人請找登山圈內人
有申請入山經驗的就知道,留守人有時候會填家人或不會上山的人,但其實留守人應該要填的是也有登山經驗的朋友,隨時更新氣候、位置及登山者的狀況,若遇突發狀況才有辦法掌握黃金時段救援
04 // 基本裝備概念
在山上獨攀沒人能救你,只能自救。沒有一定要買多昂貴的登山裝備,但至少要能應變各種極端地形與氣候。
去合歡北峰偶爾會看到拖鞋、裙裝、靴子,那真的是幸好合歡北峰人潮很多且親民度很高,但若與朋友走失沒有注意時間又摸黑下山,那真的可能又會是另一個悲劇。
不管如何務必上山做好功課,該帶的裝備不能少、該待的急救醫藥不能少,寧可多帶不要少帶。
05 // 不要逞強
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種念頭,
「我都背重裝爬到這裡了,不撿個百岳回去好可惜」
初期剛開始爬山的時候或是有在追求百岳的山友們,似乎多少都會有這樣的想法,但當你心裡有一絲念頭閃過「害怕或是不是要撤退」的念頭,請傾聽自己的聲音。
尤其是獨攀的時候更要審慎思量每個決定,因為這次真的只有妳,沒有朋友在旁支撐你。若可以,請下次準備好的時候再來,總會有機會再次踏上征服自己的道路。
以上不專業分享,也歡迎有獨攀過的朋友們多多補充,希望獨攀不要變成一種登山風氣,很擔心對於對於登山初心者很容易低估台灣山岳的危險性,不管是網路上的文章或是影片,看到的絕對都是擷取後的片段,且每位「登山者的經驗值」完全不同,千萬不要輕率的決定獨攀,就算獨攀也須做好萬全的準備,不然憾事只會不斷的增加,且回朔事故原因也總是因為「本能提前預防憾事」而讓山友們感到惋惜與不捨。
#nicehike #taiwan #mountainhiking #outdoor #mountains #山系女孩 #wild #山野 #南湖 #hiking #山系 #景點 #山登り #台灣景點 #山 #山岳写真 #taiwanmountain #南湖大山 #登山女子 #行山 #登山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#卡波爬百岳 #秘境 #goneoutdoor #mountainlife #hikevibes #whyihike #南湖圈谷